close

在找尋心愛之人的路上,我們總會遇盡坎坷。你愛我,可是我卻不愛你;我愛著你,可你卻愛著他,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又或者你全情投入的愛了一個人,可最終卻發現,他卻是糟糕的,并不曾把感情放在心上,也并不值得你那么去愛。有些人自帶“渣”的屬性,也許他會偽裝的很好,可終究難以改變他的本性。愛上這樣的一個人,對于你來說就是一場災難,無論你是多么看重這段感情,把它當做生命一般的呵護,可到頭來,也只能是愛錯了人的一場鬧劇。誰把愛當成了真,誰就最受傷;誰愛錯了人,誰就只能獨自飲下那杯愛的苦酒。有些女人從一開始就是不能愛的,更不值得你深交,否則的話,你只能受盡感情的傷。一、需要你的時候說盡了甜言蜜語,不需要你的時候一把推開,你在她眼中終究什么都不是。這樣的女人,從一開始就不曾真心的是在愛你,你在她眼中不如說是一種工具,而你的作用只是為了給她提供某種幫助。在她需要你的時候,總是說盡了好聽的話,讓你以為她真的很愛你。你甘愿做她的跟班,給她拎包、提鞋、買單,都在所不惜。可問題是,當她不需要你的時候,只會對你惡言惡語,恨不得一腳把你踢出門去,多么惡毒的話都可以從她嘴里說出來,才不管你面子上是否過得去,心里是否會難過。大不了下次需要你的時候,再說幾句好聽的,哄哄你就行了。二、你對她來說連備胎都不是,反正除了你,她還有很多男朋友。她有很多男朋友這件事,也許你并不知道,這只能說明她在你面前掩飾的很好,反正她會告訴你說她是獨立的人,最討厭被男人管,她不允許你過問她的生活,至于她跟誰在來往,跟誰關系密切,這些都不是你應該知道的事。她時常會把你當冤大頭來使,她會主動約你吃飯,當然目的只是為了讓你去付賬。如果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或者在某個男人那里受了氣,一定會把你當做出氣筒,在你面前發泄種種不滿的情緒,你勸也不是,不勸也不是,除了忍受,根本沒有反抗的資格。三、她把你當成了自動取款機,想盡各種理由問你要錢。她從來不會考慮你的收入幾何,更不會考慮某些消費你是否負擔得起,當然也不會心疼你錢掙得不容易。反正你在她眼里就是個自動取款機,她沒錢了,就到你跟前撒嬌賣萌,裝的可憐兮兮的,想盡辦法問你拿錢。如果你不舍得給她花錢,或者表現出了不情愿,那么她立時就會跟你拉下了臉,說你不愛她,說你對她不是真心,然后直接拂袖而去,好多天都可以不理你。直到你主動買下她想要的那件東西,送到她眼前,她才會再次對你笑臉相迎。如果一個女人總是拿這樣的態度對你,說到底她壓根就是不愛你的,如果你偏要以為這就是愛,那只能說明你已經被她所迷惑。當她榨干了你的所有,無論是感情還是金錢,到了那一天,她離開你的時候一定會很決絕,才不管你有多受傷,或者有多難過。

八、7月31日,休息一天,去了西藏博物館早上去大昭寺,因太晚,沒進去。11點過,去了西藏博物館,主要介紹了西藏的歷史,宗教文化等。大量的文物足以證明西藏文明的博大精深與獨特的魅力。特別是佛教哲學對西藏文化中影響之深、之遠,值得我們發現和探尋。進入博物館并不要一分錢,但必須進行嚴格的安檢,方才進去。1、吐蕃王朝之前,早期文化5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青藏高原腹地就已有人類活動的足跡。按照目前考古學上的證據,在距今14000年和8000年之間的中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類開始在西藏居住。卡若發現了屬于新石器時代的骸骨和陶器,在進行研究以后,認定這些物件距今大約有7000年之久。卡若遺址的時代,應屬4000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曲貢文化遺址年代下限為公元前1500年上下,上限為不晚于公元前1750年,年代跨度在距今3500至3750年之間。估計還可以上推到距今4000年前。這是西藏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其年代比卡若遺址略晚。近期,西藏羊八井加日塘新石器時代遺址,文化堆積薄。屬細石器,從以上發掘情況來看,該遺址的年代初步斷代為距今3000—4000年。西藏各地文化燦若晨星,為吐蕃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厚重的人文和經濟基礎。在博物館內的“西藏舊石器地點分布圖”來看,標注的西藏全境就有八處之多。主要分布在那曲、日喀則和阿里地區。而“西藏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分布圖”所展示的點更密集,分布也更加廣泛。喪葬活動于早期西藏先民至關重要。它是另一個世界生活狀況的起始,魂夢其間,先民的崇敬、寄托、庇萌后世等心理了然于斯,隨葬器物則是現世生活的真實寫照,不僅僅是墓主人地位、財富、信仰的集中體現,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西藏的西北地區存有大量的古墓遺址,龐大的墓群證明先民早期墓葬習俗,這是象雄時代的特征。后期主導西藏天葬、火葬的習俗是佛教傳入西藏后才逐步盛行的。象雄文明把藏文化從原始推向文明,佛教也開始主導西藏地區的喪葬習俗。2、吐蕃王朝時期在公元七世紀,吐蕃王朝建立。之前,整個西藏高原東部分布著很多說藏語的小國家和部族。這些部落后來合并為12個小邦,其中以位于西藏東部山南地區雅隆河谷的吐蕃部落最為強大,逐步統一諸邦,并消滅了象雄王國,建立起強大的吐蕃王朝。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積極尋求與大唐建立和發展友好關系,尤其通過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的兩次婚姻,促進了吐蕃王朝社會、經濟等諸方面的發展,形成了“和同為一家”的甥舅關系,即821年及次年,吐蕃和唐朝雙方分別在長安、邏娑/(即拉薩/)/ 會盟,達成“唐蕃甥舅和盟”。為元統一國家的順利形成奠定了基礎。“唐蕃會盟”也稱“長慶會盟碑”或“甥舅會盟碑”,是唐長慶三年(823年)唐蕃雙方在長安、赤嶺和拉薩三處刻立的會盟碑。現僅存拉薩大昭寺前刻立之碑。碑文內容表現了“甥舅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的甥舅情誼,重申了唐蕃雙方合同為一家的美好愿望。山南瓊結一帶是吐蕃王朝的發祥地,也是王朝統治者們最后的長眼之地3、吐蕃時代后時期公元九世紀末,吐蕃王朝解體,以阿里古格王朝為代表的吐蕃諸部紛紛自立,建立了眾多大小不一的割據政權,青藏高原開始長達四個世紀的分治時期。此時內地也是五代十國的南北宋朝時期。這樣吐蕃故地與中原王朝交往不多。而河湟、西川諸部與中原關系非常緊密。而河湟地區的唃廝啰藏族政權在北宋年間納入北宋直接統治。貢塘王城遺址,是公元11世紀前后由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之子維松一系建立的割據政權。其實力以吉隆縣城為中心,范圍在芒城一帶。亡于17世紀是,歷23代國王。貢塘王城遺址地處吉隆縣城東南。城址現存四段:即西南角樓、南恒西段、南恒東段、及角一樓、東恒、夯土城墻,卵石勒腳,四角筑有角樓,城垣中段筑有碉堡。另有內城垣,城內有古寺卓瑪拉康。遺址約分為五個建筑時期,始建于第六代貢塘王拉覺德,終于第十七代貢塘王赤拉旺堅時期。拉加里王朝是由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之子維松一系建立的割據政權。形成于公元12世紀前后,歷經元、明、清和民國時期,一直擁有相對的獨立的地方統治特權。直至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之前,拉加里還統轄有曲松、桑日、加查、隆子四個宗。拉加里王宮遺址位于西藏自治區曲松縣城南側,建于13世紀,是吐蕃王室外后裔家庭勢力在歷經薩迦和帕竹政權后保留下來的王權象征。現存建筑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建筑藏語稱“扎西群宗”,始建于13世紀,現存最高為12米的宮墻殘段和南、北大門;中期建筑藏語稱“甘丹拉孜”,建于15世紀;為拉加里王宮遺址現存的主體建筑,由王宮、倉庫、拉康(宮殿)、廣場、馬廄等組成,原為5層,現存3層。尚殘存部分壁畫;晚期建筑稱“夏宮”,建于18世紀,現存部分為一基本完整的院式宮殿。唃廝啰政權遺址,唃廝啰政權是公元10世紀吐蕃王朝贊普后裔在青海地區建立的藏族政權。唃廝啰原為宋代青唐吐蕃首領/(997-1065年/),清人譯作嘉勒斯賚,唃廝啰政權的創建者。原名欺南凌溫。后演變為該政權名稱。由于建都青唐城,所以稱作青唐王國,又由于它的開國領袖是唃廝啰(讀音古寺羅),所以也稱作唃廝啰政權。青唐政權存在時間大致與北宋相當,統轄有河湟地區屬民數十萬人,一直與宋保持臣屬關系,成為宋朝抵御西夏的重要力量。12世紀初,唃廝啰政權附宋,歸入宋朝中央直接管轄。青城遺址(西寧)曾為唃廝啰政權所在地,現僅余殘垣。順便做個名詞解釋:河湟地區:河指的是黃河,湟指的是湟水(包括它的支流大通河),它們千百萬年來不斷沖刷形成一條橫跨如今甘肅青海的谷底,稱作河湟谷地,由其外延稱作河湟地區,它東接隴右,西達關中,南通巴蜀,北瀕河西走廊。潘羅支政權遺址:潘羅支為吐蕃六谷部大首領。相傳唐末五代初從松潘遷徙至河西走廊西部的吐蕃部落,再次遷移至涼州城外的“六谷”,“六谷蕃部”之名逐興。北宋初,涼州吐蕃皆受六谷。由蕃部大首領潘羅支統領,附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潘羅支為西夏王李德明殺死,其弟廝鐸督繼為大首領,1028年,西夏王攻入涼州府,潘羅支政權解體。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 年/),潘羅支取代涼州土豪折逋游龍缽成為西涼府的最高統治者。這一變動并非武力爭斗所致,而是政治折沖的結果,北宋王朝是其幕后策劃者。此后,北宋積極聯 絡以潘羅支政權為中心的河西吐蕃系諸部族,以達到牽制李繼遷勢力的擴張,減輕西北邊防壓力的目的。支持潘羅支政權的核心力量是者龍十三族,此外還包括由左、右兩廂副使統率的由十八部族構成的六谷蕃部,其外圍則是以抵御李繼遷擴張為共同目的的大、小吐蕃系諸部族。潘羅支死后,西涼府政權仍保持著松散的形式,大首領對各蕃部并非擁有絕對的權力。隨著夏宋關系的改善,西涼府政權亦逐漸走向衰落。到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前后,西涼府政權最終被西夏攻滅。遺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托林鎮,9世紀中葉,吐蕃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后人逃往阿里,建立了三個小王國,其中德祖袞在10世紀前后建立古格王朝。古格王朝是吐蕃后裔于公元10世紀初在阿里地區建立的割據政權,是吐蕃分裂割據時期實力較強大的政權之一,也是藏傳佛教后宏時期上路弘法的發源地。王統約延續至十七世紀。古格王宮遺址坐落于今阿里扎達縣扎布讓區境內,托林鎮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縣城19公里。始建于11世紀前后,面積18萬平方米,包括宮殿、寺廟、佛塔等。是西藏最為重要的歷史和宗教文化遺存之一,近年來出土了大量文物,給后人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文物和歷史資料。古格王朝偏居此地700余年,傳承20余代國王,距今有1300年的歷史,于十七世紀滅亡。2014年10月1日,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文物局稱,歷時3年多的古格王朝遺址修繕保護工程已全面完工。4、薩迦政權與元帝國對西藏的管轄/ 公元1247年,涼州會晤順利舉行,西藏地方歸順蒙古汗國。1271年,隨著元朝的建立,西藏正式納入中央政權的管轄范圍。成為元中央直接管理的一個行政區域。統一西藏之后,元朝中央政府一方面采取“獨尊一派”的宗教政策,重點扶植薩迦派,建立了政教合一的薩迦/ 地方政權;另一方面又將西藏劃分為三個宣尉司,設立若干萬戶府,由中央專門負責管理藏區事務的宣政院統一進行管理,開始對西藏地方有效行使主權,并實施管理。八思巴因年幼(12歲)隨叔父薩班參加涼州會晤而得到蒙古王室的關注,1253年即涼州會晤后六年,忽必烈在南征大理,駐扎甘肅六盤山時派人迎請18歲的八思巴會晤,八思巴隨即前往并從此追隨忽必烈左右。此后八思巴日漸受到忽必烈的高度信賴和倚重,先后封其為國師和第一任帝師,具有極高的政治和宗教地位。為推動國家統一和促進民族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八思巴(1235年-1280年),吐蕃薩斯迦(今西藏薩迦)人。本名羅古洛哲堅贊,八思巴是尊稱。蒙哥汗三年,忽必烈從受佛戒。中統元年,世祖即位,尊為國師,使統天下佛教徒。至元元年,使領總制院事,統轄藏區事務。六年,制成蒙古新字,加號大寶法王。十三年還至薩斯迦,為西藏佛教薩迦派第五代師祖。在扎什倫布寺德欽格桑頗章的壁畫,描繪了八思巴前往六盤山覲見忽必烈的歷史故事。5、明帝國對西藏的管轄明朝中央政權建立后,通過遣使召撫和檄換印信的方式,繼承了元朝對藏族地區的統治,確立了對西藏的統屬關系。明朝對西藏的治理,一方面充分利用元朝對西藏的施政基礎,采取“因其固俗”“隨其自治”的政策,以當地僧俗首領充任武衛機構官員。號令地方,起到了傳檄而治的作用;另一方面調整元代治藏政策,施行“高封厚賞”“多封眾建”和“貢市羈縻”等舉措進一步密切了西藏與祖國內地的聯系,加強了對西藏地方主權行使與施政管轄。洪武十五年(1382年),“故元四川分省右丞刺瓦蒙中遣理問高惟善等,處西番打箭爐長河西來朝”。洪武十六年,遂“置長河西等處軍民安撫使。這件于同年頒發的刺諭,即是對該地方一位叫“藏卜”的土司的封授,大意是說,他去年向朝廷繳納了元朝封授給地的誥敕印信,表示歸順。現在又再次派遣兄弟來朝見,所以封地為千戶并繼續管理舊的區域。作為管理整個藏族地區的行政機構。明朝對藏族地區基本上承襲元朝舊制,先后設置烏思藏、碑朵甘兩個/ “衛指揮使司”和“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分別管理前后藏、昌都和阿里地區的軍政事務。《明實錄》記載,明中央于洪武六年(1373年)設立“朵甘衛”,次年升為“朵甘行都指揮使司”,管轄今西藏昌都、青海玉樹、四川甘孜等地。因刺兀監藏曾在洪武時率先朝貢,被授予朵甘衛都指揮使之職,他去世后,其子南葛監藏先后兼領朵甘衛都指揮使和贊善王職銜。與元朝相比,/ 明朝對西藏的政策具有以下三個突出特點:一、明朝取消了元朝在宮廷中以西藏宗教領袖為“ 帝師” 的制度。因而,/ 在明代,元朝那種以“ 帝師” 為首的西藏宗教團體在中原政體中享有巨大政治影響和宗教特權的情況已不復存在。二、明朝放棄了元朝在西藏所實行的那種獨寵和單純扶持某一教派政治勢力以作為自己統治和管理西藏的代理人的做法。相反,/ 明朝在西藏實行了一種“多封眾建” 的政策,/ 即對西藏的各主要教派和地方勢力首領均予以分封,/ 并通過分封以及襲職、替職和例貢等形式使它們各自均直通于中央,/ 從而與明朝建立直接的政治隸屬關系。因此,/ 明朝雖不象元朝那樣是通過對西藏地方政權的直接扶持和支撐來行使對西藏的統治和管理,/ 但從某種意義上說,/ 明朝與西藏各教派和地方勢力所保持的政治聯系卻要比元朝相對廣泛得多。三、假如說,/ 元朝對西藏統治的確立和維持很大程度還是以強大的軍事實力和隨時可施加的軍事威脅為后盾,/ 那么,明朝的情況則截然不同,/ 明朝非以武力,/ 而主要是以經濟手段來聯系和制約西藏,/ 并以此作為維系同西藏政治關系的基礎。6、清帝國對西藏的管轄清朝建國之初,即推行“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的政策,承認了以蒙古汗王和黃教勢力聯合執政的甘丹頗章地方政權,撫綏了蒙古地方;隨后,清中央在“平準安藏”、“驅廓安藏”和平定“珠爾墨特那木扎勒之亂”,進而穩定西藏地方政局的基礎之上,通過制定完善治藏政策,實施駐藏大臣制度、金瓶掣簽制度、攝政制度、噶倫制度等治藏措施,進一步加強了對西藏的治理和管轄。1727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代表中央監督西藏地方行政;西藏與四川、云南、青海的區界,就是于此時派員正式勘定的。1721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建立噶倫制度;1750年,再次調整管理西藏的行政體制,廢除郡王制度,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廈”),規定了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共同掌握西藏事務的體制。1793年,清朝政府就駐藏大臣的職權、達賴與班禪及其他大活佛轉世、邊界軍事防務、對外交涉、財政稅收、貨幣鑄造與管理,以及寺院的供養和管理等,頒布了著名的《欽定藏內善后章程》,共二十九條。此后一百余年,二十九條章程確定的基本原則一直是西藏地方行政體制和法規的規范。7、民國對西藏的管轄民國時期,中央政府一如元、明、清三朝,實行對西藏地方的治理。1912年中央政府設蒙藏事務局(1914年改稱蒙藏院),主管西藏地方事務 ,并任命了中央駐藏辦事長官。南京國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1929年設立蒙藏委員會,主管藏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地區行政事宜。1940年,國民政府在拉薩設立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作為中央政府在西藏的常設機構。8、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西藏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根據西藏的歷史和現實情況,決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針。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問題達成協議,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西藏得到和平解放。1965年9月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中午2點過,我們參觀完博物館離開,回到住處休息。

WED989VI458EMLOEF44EF8EF


國際書展社會人文雜誌桃園哪裡訂國際書展台時亞洲訂購優惠2020年商業周刊苗栗哪裡訂台時亞洲新竹哪裡訂
今周刊哪裡訂便宜 國際書展Forbes新客戶訂購價 天下雜誌+英文童話書? 英文閱讀增加英語口說、寫作能力的方法? 國際書展TIME美國時代雜誌優惠訂閱價格 商管財經雜誌怎麼訂閱最便宜 英文版美國富比士雜誌一年期+ Dr.eye翻譯小子哪裡訂? 2020年National Geographic苗栗哪裡訂 2020年台時亞洲彰化哪裡訂 time時代雜誌+遠見雜誌好禮大放送? 2020年今周刊訂購優惠 國際書展親子天下桃園哪裡訂 time時代雜誌,訂閱超殺價格,今年獨有?考托福推薦的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456ef7e8ce 的頭像
    456ef7e8ce

    456ef7e8ce的部落格

    456ef7e8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